仲夏之恋观看电视剧在线影院免费看
《海上钢琴师》由著名意大利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执导,1998年上映即获好评无数,其精妙的编剧、古典的摄影、唯美的配乐曾分别荣获意大利金球奖、欧洲电影奖、美国金球奖。
2019年11月15日,《海上钢琴师》4K修复版穿越时光与国界于我国首映,上映三天票房持续位居单日票房前三甲,甚至超越了好莱坞大片《霹雳娇娃》,足见影迷对经典的喜爱。尽管如此,电影浓厚的文艺气质与深奥的内涵仍令很多观众难以理解。
《海上钢琴师》海报
电影开篇反复出现“自由女神像”,但“她”却隐没在远方的雾气中,若即若离,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这是一个单纯的镜头,还是想借此表达什么?
《海上钢琴师》剧照
若想找到答案,让我们再看看当时的历史:
1900年前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大一统。
在这种形势下,欧美大部分国家的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尤以美国为最,当时的纽约街头巷尾充斥商业气息,马车渐渐被汽车所取代,一片繁荣景象。
但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导致对资源的争抢,殖民战争、经济危机接踵而至,世界处于水深火热中。
这就不难理解“自由女神像”的隐喻,暗示着资本主义文明的虚假繁荣,也预示那些前往美国的移民者们惨遭梦碎的悲惨命运。
除了巧妙的隐喻外,影片还通过对话以及精心设计的桥段展现船外世界的动荡局面,比如:
“爵士乐发明者”杰利·罗尔·莫顿向男主发起挑战,影片刻意丑化他的形象,让他身上散发着浓厚的铜臭味儿。
《海上钢琴师》剧照
有个唱片公司的商人慕名来船上录制男主的钢琴曲,扬言将唱片卖到世界各地,让男主拥有梦寐以求的财富。
《海上钢琴师》剧照
这两个人一副奸商嘴脸,实则影射时人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再有,就是通过对话,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世界正处在战乱中。所以,真心佩服导演的独具匠心,将故事设置在一船之上,但世界却已尽收眼底。
通过男主的种种反常表现,能看出导演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质疑:
第一个反常表现:面对“爵士乐发明者”杰利·罗尔·莫顿的挑战,男主完全不将打败他当作一回事儿,而是放松地欣赏对方的音乐;
第二个反常表现:男主对唾手可得的财富丝毫不感兴趣,宁可违约把唱片送给一见钟情的女乘客,也不愿同商人合作。
《海上钢琴师》剧照
还有一个最反常的表现是:
男主从出生开始就没离开那艘船,内心深处对城市充满排斥。
有一次,男主为追求爱情终于打算离开客船,可他停留在舷梯上,思考良久,最终却又返回了船舱——这是电影最经典、也最令人难以理解的一段:明明离开船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何却选择留下?
是因为懦弱吗?
答案绝非如此简单。
《海上钢琴师》剧照
男主在影片最后有一段意味深长的独白:
“阻止我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吗?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
“那个世界好重,压在我身上。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结束,你难道从来不为自己生活在无穷选择里而害怕得快崩溃掉吗?”
“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这里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上表达出无限的快乐,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
导演就是希望用这么一个极为荒诞的故事来影射现实,所以,我们不能以正常人的视角来判断男主的行为动机——“海上钢琴师”实则隐喻着那个漂泊动荡的年代,寄托着导演的哀思: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排斥,对古朴、自由、文艺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海上钢琴师》剧照
然而,时代的轮渡绝不会为谁而停止,所以,废旧的客船最终被引爆,钢琴家和他的理想世界也最终化为尘埃,沉入无边无际的大海。
影片中,钢琴师虽蜗居在小小的客船上,但他陶醉在热爱的音乐中,心灵无比快乐而自由,可陆地上那些为欲望绑架的芸芸众生反而没有这份惬意。
《海上钢琴师》剧照
所以,不妨学习一下钢琴师,适当减少一下自己的欲望,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停歇,旅旅游,听听音乐,哪怕静看云卷云舒,只要能为自己营建一个栖息的精神后花园,那便是极为美妙的事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