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张三丰和王重阳谁厉害?天赋相同,年龄差距是胜负的主因
在金庸江湖中,佛道双方都有自己一系的绝世高手,道教一方的自然就是全真教祖师王重阳和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二人都是开宗立派的大宗师,创建了完善的武功体系,都是惊才绝艳之辈,想要分出个高低并不容易。因为二人都是真实历史上存在的人物,我们不去讨论他们在真实历史上的表现,只当成一个纯粹的武侠方面问题,比较一番二人在金庸武侠世界中的表现。张三丰是金庸在《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提到的人物,虽然只是纯粹的配角,但角色的魅力之大完全不逊色于任何一名主角,甚至比一些主角光芒都要耀眼。他原本师从少林一名不起眼的僧人觉远大师,从师父处学得九阳真经中的强身健体法门。直到觉远大师离世,得到觉远大师临终念诵下来的五六成九阳真经后,在武当山闭关苦修,大量阅读道教典籍,十年后一朝顿悟,神功大成。金庸在倚天原著中曾评价张三丰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宗师”,这一评价是在他笔下所有人物中都绝无仅有的。能以“继往开来"评价,原因就是张三丰开创了全部的武学理念,那就是包含了阴阳之道的太极,包含太极拳和太极剑,这是集道家理念之大成的一部全新武学。从十二三岁和稚童时就得神雕侠杨过指点打败一流高手尹克西,十五六岁打赌赢了昆仑三圣何足道,直到成为震压江湖数十载的绝顶高手,张三丰完全走的就是主角的路,一路开挂创建了自己的武学体系,借助九阳真经为基,成功创建了完整的武当派武功体系,包含完整的内功、剑法、轻功、刀法、拳法等。与张三丰相比,其实重阳真人的一生也足够传奇,他之前是一名文人,之后深感文人的身份不足以让他实现抱负,于是弃武从文,在错过习武的黄金时间的情况下,仍然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实现逆袭,在第一次华山论剑的时候力压群雄,成为天下第一。一共论剑的剩下四人都是桀骜不驯之辈,但对王重阳却都是心服口服。晚年抗金失败后,王重阳创建全真派,也自创了全套的武功体系,包含了全真内功、剑法、轻功等武功。可以说在各自的江湖地位上,张三丰和王重阳是等同的,都是各自时代的天下第一,他们的天赋应该是不相上下的。他们都是能够开宗立派的宗级级高手,相比与其他只能照学前人武功的人,他们都可以自创武功,相比其他高手要高明不少。但张三丰毕竟是能开创全新武学理念的人,在创造力上是要稍胜王重阳一筹的。张三丰可以说是倚天屠龙记的武学天花板,一人带着张无忌上少林,能让少林紧张万分,四大神僧之一的空性更是说出:”你张三丰再厉害,我少林千百名僧人一拥而上,你也未必能将我少林挑了。“话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充分证明了张三丰的威名太过惊人,远超同时代的其他江湖人。江湖顶尖的一流高手玄冥二老之一在张三丰手下走不了一招也是最好的佐证。张三丰七十岁以后就长居武当山闭关不出,只是高手寂寞,整个江湖堪做对手的人一个都没有了。以他苦练近百年的内功,精纯度还在胜过九阳神功大成的张无忌,内功深厚程度也完全不逊色于张无忌,再加上近百年的武功经验,他的下限就是神雕时代第三次华山论剑评出的五绝,这一点相信再黑张三丰的人也没法否认。射雕时代王重阳压根没有正式出场,只在周伯通的回忆中出现过。因为早年重伤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加上有负曾经的爱侣林朝英,害其三十多就过早离世,心结难解,王重阳在第一次华山论剑后一年左右就离世,他的武功也就定格在了临终时的水平。而在第一次华山论剑时,五绝的水平压根不可能和神雕时代第三次华山论剑时相比。事实上老五绝中剩下的三位武功都是在不断进步的,在射雕开局时,也就是第一次华山论剑后二十三年左右,洪七公等人的实力相比第一次华山论剑甚至可以说是翻一个番。在原著中洪七公就曾自认他如今的实力已经超越了当年的王重阳。毕竟在第一次华山论剑时,年龄最大的一灯大师才不才四十多,最小的黄药师才三十多一点,武功不可能一直停滞不前。剩下的四绝基本上都曾受益于《九阴真经》,武功皆进步巨大。以王重阳在武学上的天赋,相信他要是没有过早离世,而是活到和张三丰相当的年龄,即便达不到周伯通对金轮法王说的:”倘若我师兄在世,打败你焉能用十招“的程度,成就方便恐怕也不会比张三丰逊色,照样可以压服黄药师、一灯大师等老牌五绝。所以说在金庸武侠世界,虽然都是各自时代的骄子,但张三丰在创造力上要稍胜王重阳,武功上更是胜过王重阳不少。毕竟在天赋相同的情况下,年龄的大小肯定是左右胜负的关键因素,王重阳在年龄方面吃亏太多了,少了四十多年的积累,肯定是比不过张三丰的。举报/反馈 你怎么没有同情心呢 挺好的人,记得那年汪涵调侃,你哥是不是叫冯家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