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星 发表于 2022-4-21 18:33:46

能上“热搜”的人物纪录片长什么样?

犀牛娱乐原创文|方正 编辑|夏添如今观众眼里的王濛是唠嗑式解说第一人、是退役运动员MCN主理人,在冬奥会四金得主的光环之外,她几乎活出了“第二人生”,这简直是退役运动员里的孤例,那今天的王濛究竟因何炼成?十几岁的她又做了怎样影响一生的决定?《光环之下》的第一期,像是王濛向公众答疑“她从哪来”的自白书。每个人都有故事,公众人物尤甚,访谈类节目常有个slogan叫“说出你的故事”,而这何尝不是人物纪录片的灵魂?作为首档微博影响力人物纪实性系列短片,《光环之下》给了大众一个了解“名人何以成名”的入口。王濛14岁左右萌生去国家队的想法、周深大学时花了很久走出“失声”阴影、倪妮做演员十年仍对新角色保有学表演之初的热情,在《光环之下》的镜头之下,公众人物们难得吐露日常“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心声,这让他们褪去名人的光环、还原为有温度的“人”。当然《光环之下》里不只有明星,导演文牧野、词作家王平久、作家麦家亦是镜头瞄准的对象。人物纪录片向来是鲜少人关注的小众品类,但《光环之下》这6支人物短片却频现“热搜”,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8次、微博文娱榜16次,其中 #王濛说不能永远寄生在冠军的光环之下# 更冲上热搜第6,引发了微博网友的广泛热议。能上“热搜”的人物纪录片,它究竟有多猛?光环背后的“6种人生”“人跟时代比都是小的,但能活出自己世界里的那个大就行了”,导演文牧野在第三期短片里的这句话,某种意义上构成了《光环之下》的母命题。明星再光鲜亮丽,跟时代比还是小的。而6支人物短片,它拍的就是6个活出自己世界里那个“大”的人。《光环之下》的6期,是分别来自体育世界、演艺世界、导演世界、歌唱世界、词作世界、作家世界的6个人,给我们分享他们光环背后的“6种人生”。王濛的人生,是钻研不止、奋勇不息的人生。体育世界教她执着和坚韧,她报以四枚冬奥金牌。“她的冰刀像抹了油”的光环下,有她日夜钻研短道速滑器械、技术的背影。儿时的热爱驱使她14岁滑出七台河,到省队、国家队,直至冬奥闪光。可她说,“不能把奥运冠军当成人生永远的光环”,开MCN是因为帮退役运动员再社会化的使命感。倪妮的人生,是常过常新、不断进取的人生。在演艺世界里,倪妮需要不时奔赴她的新角色,一会是文艺片《漫长的告白》里的柳川,一会是戏剧《幺幺洞捌》里的舒彤,她坦言每次拍戏前都有段焦虑期,但心里想去塑造角色的欲望总会大过那些困难。从艺十年的倪妮早已“光环”加身,可她说,她仍在反复“归零”中享受着表演这件事。文牧野的人生,是相信黑暗里总有蜡烛在燃的人生。即便人生经历有限,他能把价值观投射电影世界去制造“英雄”和“奇迹”。他说《奇迹·笨小孩》拍的是“英雄改变世界”,他相信这些,源于他骨子里刻着“生活可以失望,但不可以绝望”的底色,“生命光环”或是他的影片总能温暖人心的秘密。周深的人生,是时而轻盈、时而负重的人生。只不过,像上台唱歌前紧张、大学时期失声的难关他都已挺过,如今的他可以很轻盈地拥抱歌唱世界,卸下过往的包袱,他现在背起的是“责任”,看到自闭症男孩弹唱《大鱼》疗愈自己的视频,他明白了,“有幸用音乐给别人带去力量”才是他最闪耀的光环。王平久的人生,是“大我”的人生。遨游词作世界,他深知好作品的诞生往往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头顶“双奥音乐人”光环的王平久,习惯把很多成功归因于团队的集体努力。“真正的光环不是为了自己,而是需要去照亮别人”,听了王平久这番话你就知道,为什么人家能写出《国家》这种大爱歌曲。麦家的人生,是潮落又潮起的人生。他历经过低谷,处女作《解密》曲折创作十多年,17次被退稿,才终成杰作;他也攀过高峰,2011年因三部热剧连播被媒体誉为“麦家年”;但正是那一年,因为父亲的去世他回到故乡,有了一次和故乡和解的机会,沉寂八年,他写出饱含生命哲思的《人生海海》。见过大风大浪,58岁的麦家仍在前行:“我觉得我最好的作品还没写出来”。看了6期《光环之下》,观众分明看到的是各个“世界”(领域)的佼佼者褪去名声的光环,赤诚分享一路以来脚踏实地的每一步,向观众安利了6种各自精彩的人生观。唯有落在烟火生活里的“人性光环”,才真正有与普罗大众共情的力量。有“网感”的明星故事滋滋滋~噔噔噔~嗒,伴着“磁带机倒带”的流转声,周深一一聆听、回顾了自己过往采访里的发言,感触良多:“好像有些问题得到了解答,好像有些也还在。”下一镜头,时空快进,周深打板,时间被拉回2022年春节前《回到你身边》新歌首演。紧促的时钟滴答声响起,与周深所言“至今每次上台前都会非常紧张”的感受相呼应,剧情丝滑地过渡到他自述大学时失声之痛的经历。拍周深一期,《光环之下》网感型纪录片的特性展露无疑,倒带音效、快进转场、手持跟拍、滑动变焦等高级视听技法比比皆是。如此拍法,一来吸取了传统纪录片制作优势,营造出电影级别的视听氛围,二来采用更吸引观众的非线性叙事,高级影像质感满足了年轻观众的审美趣味。一期不到10分钟的短时长,内嵌于微博发布,借着微博话题、热搜榜制造话题声量,《光环之下》的制作和传播逻辑是网感化、年轻化的,在内容大片化、精品化的同时,用快节奏、高画质、酷炫视听抓住观众情绪点,它完全契合了纪录片在小屏传播的时代需求。在视听技术加持下,《光环之下》讲述的明星故事也是自带“网感”。拍文牧野那期,创作者采用了大量黑白镜头、手持跟拍、长镜头,仿佛在用沉浸式的镜头语言对文牧野进行多维的心理侧写。如此,镜头对明星的凝视就不再是“仰视”,而是“平视”地记录一个真实鲜活的人。真实的东西才有网感,才易传播。文牧野在采访里分享了他一边北漂一边考北电研究生的经历,他谦虚地认为,世间大多数的事他都没经历过,观察别人是他的创作之源;他始终坚信电影不是传达绝望的,电影之于他是彼岸、是方向,这些极具网感、融汇采访对象浓浓思考的“金句”是《光环之下》能被那么多人传播的原因之一。一个人物纪录片之所以被命名为《光环之下》,或许是基于一个反套路,它不同于过往人物纪录片常聚焦于所拍人物的高光瞬间,而是转而站在最落地的普通人视角,挖掘公众人物高光之下那些鲜为人知的孤独和勇气、彷徨与坚定。《光环之下》缘何破圈?光环是什么?王濛说,“不要把奥运冠军当成人生永远的光环”;周深说,“大家都会觉得光环下的人很靓丽,但我觉得自己身上有很多责任”;王平久说,“一个人不是光环,一群人的光环才能照亮世界”……#王濛说不能永远寄生在冠军的光环之下#、#周深说能够给别人带来力量是我的幸运#、#文牧野谈拍电影的收获#,但凡你最近浏览过微博,一定多少对上述话题留有印象。世俗意义的“光环”之下,是公众人物的“人性光环”让他们真正散发魅力。自2月17日《光环之下》的第一期上线以来,新浪娱乐重磅策划的该项目话题 #光环之下# 至今已累积了16.3亿阅读次数、147.2万讨论次数,《光环之下》相关片段频繁被微博网友转发和讨论,初步打出了它的品牌效应。纪录片上“热搜”,在过去绝对是一桩稀罕事,特别是人物纪录片,这么多年爆款的网生纪录片里都不见人物类的踪影。屡上热搜的《光环之下》,颠覆了传统人物纪录片体量大、出圈难的特性,或会引领人物纪录片制作格式的大变革。《光环之下》强传播性的背后,有着微博作为推手的平台资源支撑。微博是毫无争议“明星气氛”最浓厚的中文互联网社区,微博网友有着在站内长期浏览和消费明星内容的习惯,这都为《光环之下》这样的明星内容衍生IP打下了传播基础。《光环之下》还很擅长抓明星热点,比如第一期的上线节点就特意选择了王濛热度最高的冬奥会期间(2月17日),产生了叠加式的话题营销效应。可见,《光环之下》的栏目设计具有前瞻性,利用最热点、大众最关心的话题生产明星IP内容,这是一条被成功验证过的IP内容开发路径。此前微博也出品过明星短片IP《最美表演》,8年来作为每年年末的保留节目亮相微博,帮助影视行业重新思考好演技的标准。这一次,《光环之下》则为人物纪录片市场从“小众”走向“大众”迈出了开拓性的一步。出产更多有行业引领性的原创IP,这或许是微博娱乐长期的使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能上“热搜”的人物纪录片长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