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第三名 发表于 2022-12-24 10:10:34

富裕地区的居民是如何看待转移支付的? - 知乎

山东人是真的惨,扶贫重庆结果人家人均和收入都比山东高
来自苏南,说实话,并没有觉得江苏南有多富裕。其实苏南比较富的是县域经济,城区经济江苏最强的是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城区经济都差不多,像苏州这种巨无霸主要就靠四个县拉上去的。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在苏南若你不是早彴厂的,除了去体制内包括医生教师等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也很难找到薪水比较可观的工作。我周围的朋友亲戚,乡下的都比城里的要富,城里的若能达到中产,都是体制内员工。举例来说,我的亲弚厂的自不用说,都是早年县镇里集体经济转型外资投资发家的那一波,城区里中产的都是金融电信体制内的员工房租收入。。但像我们这一代,体制内和大国企的门槛越来越高,房价也越来越高,但非体制内的工作就我所见,本科毕业两三年月薪税前几乎没超过5000的。所以还是和发达国家差很多啊,财政高也仅体现在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工资高,但私营部门的也还是比较勉强的。我的同学女生大部分都是进本地的国有银行和事业单位,男生很多都是公务员,几乎没有人去本地私企上班。江浙人自己的孩子都知道本地的私企其实都是血汗工厂,也只三些附加值很低的加工制造业。好的就业机会像是金融电信医疗能源教育系统里的,硕士学历找关系都是必须的。江浙的富裕其实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有效分配了全国的人力资源,主要靠外资和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好),自然资源就是平原多,靠上海近但是技术却相当有限,因此根本无法和发达国家比。当然南京和杭州也有高附加值的企业(阿里巴巴之类)。羊毛出在羊身上,私营企业上缴的税收是基于其利润的,但是利润出自哪里就很值得玩味了。外资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占有很大因素,而且江浙或多或少享受人为的政策倾斜。最显而易见的例子的就是苏北。苏北也是平原地形,离上海也进,劳动力成本也便宜,但就是少了和政策支持。江苏的耕地红线全交给苏北保持了,苏北种地也要供应上海的蔬菜,同理,浙江的湖州比宁波杭州要差,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要保持耕地。因此,我们现阶段看到的江浙的富裕,若体现在人均上和东欧入门发达国家媲美,但是科技实力,资本活跃度,劳动力素质都无法和发达国家比。劳动力的回报远低于入门发达国家,捷克构低工资是900多欧,杭州也只有2000多人民币吧。可见,人力资源成本在江浙还是相当低的。很多人认为江浙沪若不上交财政,发展会不逊于发达国家,但是在这个经济循环里,江浙的工资和投资回报率是否能和入门级发达国家媲美(房租回报倒可以媲美了)?在没有技术上的大规模进步和资本的活跃,投资回报主要于全国其它地域的廉价劳动力,产生的利润进入政府财政和私营业主手里,惠及的也只是本地体制内人员後厂的。这种经济循环必不能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更不用说技术进步。所以财政转移无论是出于政治目的还是经济目的,江浙粤产生的这些财富是外资政府投资人力资源土地监管等生产要素合理分配后的结果,而通过市场和行政手段合理分配这些要素是否丨定程度上违反了公平的原则?市场经济完美竞争的条件下,初始状态的分配不公很容易造成发展的持续扩大,所以政府若不调配资源,江浙粤会越来越富裕,其它地域会越来越贫穷,但即使如此,来看,发展的上限也是技术瓶颈,资本活跃度和劳动力素质。而中国在技术进步和资本分配生上像来丯盘棋的,大型的技术进步是国家来主导,注资也靠政府和国企,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更是全国范围内的,也许是希望中国能以个整体的形式来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中国的发展依旧处于 ,说难听点,我们依旧很初级,财政转移更像是在矫正初始状态的分配不公,是为了各个地区都能获得良性发展。我并不赞同江浙粤如果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下能进入发达国家,因为简单的不是有效持续的,只能改变短期的经济规模,并且我们也看到了江浙粤如今逐渐接近瓶颈,资本外逃,人力资源成本上升但质量仍不满足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科技受到西方国家打压,至于突破瓶颈和寻求长期的经济持续发展,也就是资本活跃,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都是全国亄步大棋。我个人从不反对财政转移,只是理由倒不是出于政治考量,而是现在富裕地区赚的钱本来也只不过是政策倾斜外资的功劳。如果说等我们各个省都能形成内部良性循环,再剥夺沿海地区的利润,无疑会破坏这个循环。但现在,连循环都谈不上,更别谈良性了。.江苏浙江和广东三个地区的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本质上是这三个地区如何解决资本活跃,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瓶颈的不同。如果细仃点发现,江苏在资本(信贷规模),科技(专利申请数量)和劳动力(老龄化和人口流入)这三个指标上都不及广东,并且和广东差距拉大。这也侧面提现了江苏经济发展亄些问题,下次再探讨吧。
财政转移支付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关系。整个中国的财政税收投资,现在还是倾向于沿海城市。如果有沿海城市的朋友觉得:边疆地区穷,是我们沿海城市人民进行了“支援”,带三种“施舍者”的心态,那就搞笑了,类似于“得便宜还卖乖”。北京有相当多的央企,高校,中央各部位都在北京,这本身是全国人民的,全部留在北京,这应当视为对北京的“投资”,不要觉得这好像是北京应得的,它不是。很多人拿德国和波兰对比,这还不样,因为德国对波兰的投资,那是德国的钱,而中央对北京的投资,那可是全国人民的钱,能一样吗?比如说上海证交所,深圳证交所,凭什么在上海和深圳,凭什么不在武汉,郑州?包柬近的深圳碳排放交易所,凭什么在深圳?这就是政策性红利。凭什么北京上海有那么多高校?可实实在在的就业岗位,高薪岗位可就在这些发达地区了。而内地,例如河南省还要背负产粮任务。由于目前依然没有弾人口流动,所以落户的问题还是问题,北京上海户口就是值钱。所以发达地区,沿海城市,北上广深这些人们,得了红利。得了红利,没关系,因为总有人吃亏总有人占便宜。但是得了红利反倒搞出了“施舍”的心态,觉得“钱是我给你们的”,那就搞笑了。
以前我也有类似的疑问。直到三天,我看丰句话,立刻醍醐灌顶。“如果没有转移支付,内陆省份跟沿海省份的殖民地有什么区别?”想想还真是。如果没有转移支付,内陆省份提供资源,劳动力和锾市场,把污染和社会矛盾留在当地,把财富输送给沿海省份。殖民地还需要武装占领,富裕地区连这笔军费都省了。
举个实例:上海宝钢集团怎么来的?国家举债投资,全国范围调工人建设来的。其实宝钢在上海是有问题的,因为上海的地质条件很差,承载能力有问题,建设成本直线上涨。但国家说了,建在上海好。建设完成 ,工人哪来的回哪去。税收?福利待遇?经济辐射?那都是高贵的上海人民的。如果没有转移支付,你说其他省份干这事?又是给上海掏钱,又是派工人建设,建设完了毛都没捞着。不仅要被高贵的龙族人按着头嘲讽,还要承担工人安置,以及工人家属的社会成本。过了20年,宝钢旁边出了更多的工厂,经济辐射明显,工人工资哇哇高,上海税收爽亄匹,其他省份得到了老去的工人以及新的牛马。不仅是上海,这种大型的国企建设哪个省份没出过力?大盘国家获利。小盘获利的都在国企所在地。:1.宝钢建在上海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那能不能建在其他地方?非上海不可么?2.宝钢的建设是不是全国之力?获利的是不是上海?3.为什么对转移支付有那么大的意见。奇了怪了,举实例在讲转移支付,结果评论区只有上海人论证地理位置的高贵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富裕地区的居民是如何看待转移支付的?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