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剂煎煮方法是仲景方药的重要特色,本文分别从溶媒的选择、煎药方式的选择、时间的选择三方面入手,分析《金匮要略》汤剂的煎煮方法,希望能抛砖引玉。1 溶媒的选择《金匮》汤剂溶媒的选择并不拘泥于统一的水剂煎煮,而是有水、蜜、酒、苦酒等多种溶媒,或产生协同作用,或发挥溶媒本身的治疗作用,或降低毒性、缓和药性。1.1水类 张仲景除运丨般的常用水(如井水或其他洁净水)外,还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了多种水。泉水澄澈清凉,有养阴利尿、导热下行之效,用于主治百合病的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滑石代赭汤、百合鸡子汤,与方中诸药共奏润养心肺、凉血清热之效;甘澜水本性寒而体重,扬之千遍,甘而气清,不助肾寒之气而有补脾益肾之功,苓桂甘枣汤用此水煎煮可温阳利水而无助水恋邪之弊;井花水有通窍清热之效,风引汤主治肝阳上亢、热盛风动证,用井花水煎煮可滋阴潜阳、通窍解热;浆水能调中宣气,通彳胃,解烦渴,化滞物,用于治脚气冲心的矾石汤等1.2蜜剂 多用其煎煮含乌头类峻烈剧毒药,取其解乌头毒、缓和药性药力的作用。如乌头汤、乌头煎、乌头桂枝汤诸方,皆取蜜与乌头共煎。又大半夏汤则以白蜜一升,临斗二升,扬之二百四十遍,使水蜜充分混合升后煎药,此杞早的糖浆制剂。1.3 酒剂 有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之功,所以既是媒,也是药物。在选择上又有清酒、白酒之别。因清酒性辛甘,有散结作用;白酒其性轻扬,可载药上行发挥药力,二者略有侧重。如芎归胶艾汤,以清酒煎煮,主要考虑它的散结之功;瓜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使用白酒,取其温通上焦阳气作用。两方各取靀,分而择之。瘋血汤以酒煎,是取其引入血分之功;红蓝花酒以酒煎,则取其活血瘖、行气止痛之意。1.4 苦酒 俗称米醋, 性味苦温,能癣、止血、理气、止痛,可引药入足厥阴肝经。如苦酒汤用治咽喉生疮,即取其消肿敛疮之意。而芪芍桂酒汤用治黄汗,以苦酒煎煮,则能增强清泄营中郁热的作用。1.5 其他溶媒书中还提及了马通汁、童便等。如柏叶汤用马通汁可引血下行以止血。《金匮·杂疗方》治马坠今切筋骨损伤方取童便与酒作为溶媒,具有活血皈通脉等作用。综上所述,《金匮》方中溶媒的选用是与辨证施治密切相关的,目前临床上煎药溶媒运用过于乕,应该说也是影响药效发挥和疗效提高亄个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并合理运用《金匮》煎药所用溶媒,对充分发挥药效提高疗效,是有现实意义的。2 煎药形式的选仩般选择将方中之药同时煎煮,但有时由于药性及疗效鞄要,又灵活的选用了不同于此的其他煎药形式。分类如下。1.1先煎 对于久煎才出药效之品,或是药性峻猛、有毒之品,或是提高浓度以使药力缓和持久之品,张仲景选择了先煎。如酸枣仁汤中的酸枣仁,因为为果仁,须久煎才能使有效成分释放出来,故先煎;麻黄汤类方中的麻黄,“先煮两沸去上沫”可降低麻黄引起的副作用;茵陈蒿汤中的茵陈,葛根汤中的葛根,苓桂术甘汤中的茯苓等先煎,可提高汤液中主药的有效浓度,从而使药力和缓持久,使病邪缓而去之。1.2 后下用于易挥发、易粘连的药物。如生姜半夏汤中的生姜,若同煎可因煎煮时间过长而破坏其辛散水饮之功降低疗效,故而后下;厚朴三物汤中的大黄,若不后下,其具有导泻作用的成分易因其煎煮时间过长而变性,变成活血瘖泄热之功,达不到预期疗效;小建中汤中饴糖,性粘连,若同煎可使同煮之药糊锅底。1.3包煎与烊化对于矿物类打成粉末样药或体积微小易浮于水面之药,或胶状药,因其形态的特殊性,若与大多数药乩样煎煮,既不利于药效的发挥,服用也不方便。如滑石代赭汤中的滑石、代赭石因其为粉末状故包煎;芎归胶艾汤中阿胶因胶状易粘锅而采用烊化方法。1.4 分煎与合和 对于某些汤药,为避免方中药物同煎降低疗效或减少同煮引起的副作用,采用了分别煎煮再和合服用或分煎和合再煎的方法;亦有些因患者病情需要,需一方产生两种功能互不影响,也采用了此种煎法。如百合知母汤中百合、知母分而煎之再合煎,若二者同煎,则会降低方剂疗效;乌头汤中乌头与其他药物分煮,可降低因同煮所引起的副作用,而且可以达到乌头去邪,芍药、黄芪、甘草扶正,分而治之的效果。1.5 去渣再煎在《金匮》中,对于柴胡类方、泻心汤类方等方剂,仲景采用了去渣再煎的方法。其主要使用特亹是多为和剂,如柴胡汤类方可以和解少阳,泻心汤类方可以调和寒热;二是多为了使药力和缓持久,而达到调和治病的功用。如半夏泻心汤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在药物组成上是相同的,而煎法因疗靈要而不同。前者采用去渣再煎法,辛开苦降,调和肠胃;后者同煎,以求清热止利、和胃降逆之效。1.6 浸泡取汁 如防己地黄汤“防己、桂枝、防风、甘草以酒一杯,浸之宿,绞取汁,生地蒸之绞汁和,分再服”。此种方法可增强方剂的清、散之力。1.7 煎汤代水 仲景亦将某些药物或辅料先煎取汁,再以此汁煎煮它药。如十枣汤,先煎大枣,成汤后加入芫花、甘遂、大戟使峻泻而不伤正;厚朴麻黄汤先煮小麦为汤,以此再煎厚朴、麻黄,一方面以小麦养心和胃,仦方面可缓朴、黄之燥。3 煮取时间的选择在《金匮》中,仲景虽未明确注明各方的煎煮时间,但于每方之后均交待了以水(或其他介质)几升煮取几升,从而间接暗示了煮药的时间。如桂枝芍药知母汤“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乌头汤“上五味,呋咀四味,以水三升,煮他升”。显然前方煎煮时间长于后者,让我们明确了何方煎煮时间长,何方煎煮时间短。在煎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相当于比较明确、实用的时间规定。本文转载自:...114118009414271042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