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 温 莫虚荣,要实际 孩子学会了几首唐诗,家长就让孩子当众背给他人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孩子并不明白其中的思乡之情,也不懂其中的意境之美,更不懂作者李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洁之人,但只要他背了出来,家长就有面儿了。这无非是家长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殊不知这种虚荣心却绑架了孩子。如果孩子当众的表演获得了喝彩,很可能从此他会想方设法以某种技能谋求别人的奖赏;如果孩子当众的表演失败了,很可能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打击自信心,从此他会想方设法躲避这种场合。身为家长,我们这样想过吗? 交流中发现,有些人,总是在演戏给别人看、总是在向别人证明什么、总是在打拐弯拳、总是不能就事论事。这种思维和行为很可能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还是随意、随性一点儿好。 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他人的经验也好、教训也罢,只能是参考,不能复制。人和人是完全不同的,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也完全不同,心智结构模式不同,培养方法自然不一样。方法无所谓好坏,适合就是最好的。 每个家庭,尽可能针对孩子的特点、家庭情况等因素,制订一套全面细致的培养“方案”。交流中发现,有不少家长,其思维类似某个公司的“销售总监”,是“倒排思维”。 公司今年的销售目标是5000万元,这5000万的目标就落到销售总监的头上了。销售总监把这5000万再层层分解到各个销售部门,各部门的头头又层层分解到每个销售员的头上。然后调兵遣将,将各种手段都“押上去”。 搞销售就应该这样。然而,有很多家长,把销售中的“倒排思维”用到了孩子的学习上。 期中考试数学70分,家长生气了:一定要采取手段!期末考试要达到90分!目标确定了。没办法,只能“硬压”到孩子头上。然后“调兵遣将”,各种手段都“押上去”。辅导班、补习班、题海战术、不让玩、延长学习时间、死看死守、打骂,几乎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无所不用其极之后,结果如何呢?恐怕多是家长、孩子说起来都一把辛酸泪。 孩子今年中考。家长一琢磨: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今后的生活质量就不会高。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目标确定了。没办法,只能“硬压”到孩子头上。然后,调兵遣将,各种手段都“押上去”。辅导班、补习班、题海战术、不让玩、延长学习时间、死看死守、甚至打骂,几乎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结果呢?孩子在考场上晕倒了——平常学习太紧张了,心理压力太大了,小小的身心承受不住了。又是一把辛酸泪。 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名次、孩子的中考、孩子的高考,也能用这样的“倒排思维”吗?我认为不能。很多孩子就是被这种“倒排思维”压垮了的。 “倒排思维”用到孩子的学习上,就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倒排思维”用到孩子的学习上,有百害无一利。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排思维”。 孩子期中考试数学70分。见到刺目的分数,别着急下结论,先调查研究。看看全班平均成绩吧,假如平均成绩是65分,那说明孩子学得还可以,表扬他;假如平均成绩是75分,那说明孩子稍微有些差距,鼓励他即可;假如平均成绩是85分,那说明孩子差距不小,没关系,对症下药,采取恰当措施呗。 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原因越具体越好,尽可能找到真正的原因,把找到的问题克服掉,孩子的成绩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孩子今年中考。根据孩子三年来的学习情况、智力结构、基本功情况、初中学校的整体水平、临近中考时孩子的竞技状态等等,大致确定个差不离的目标,随行就市,考上哪里算哪里——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