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0|回复: 0

城市更新赋能非遗保护,专家畅论黄埔龙舟民俗活化

[复制链接]

919

主题

919

帖子

51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55
发表于 2022-7-19 08: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5日,由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委托,黄埔区龙舟文化传承协会主办以“城市更新条件下的非遗(扒龙舟)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广州黄埔区举行。来自黄埔区文化部门、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州市龙舟协会和广州高校的领导、专家与黄埔区龙舟文化传承协会会员聚集一堂,就城市更新与非遗保护、特别是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扒龙舟”的保护和传承进行讨论。黄埔区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扒龙舟”主要分布在区内沿珠也带20多个传统村落。在数百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龙舟文化传统:珠江水系中的东江与西江在黄埔汇合,俗称东江“大头狗”和西江“鸡公头”龙舟在此相会,而且各自都保留了完整的扒龙舟文化生态系统,这是在珠三角地区龙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近年来,黄埔区城市更新进展加快,沿珠江地区的扒龙舟分布区内传统村落大多处于拆迁改造中。扒龙舟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和文化生态面临巨大变革,给非遗保护和传承带来挑战。研讨会上,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副部长董帅表示,城市更新固然对非遗保护带乥些现实问题,但广州作为一个超大城市,本身有着极为丰富的社会经济资源,外来人口对广州的文化身份认同也为非遗保护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推动扒龙舟保护的有益资源。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各类基础文化设施将更加健全,扒龙舟赖以生存的河涌、庙宇等文化空间也会得到治理改善,这都会成为扒龙舟研究、展示、活动的良好载体。香港大学社会学博士、广东财经大学教师严丽君认为,龙舟民俗历史传统悠久,流行区域广阔,是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代表。龙舟文化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当前龙舟文化更是地方社群和政府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文化抓手。黄埔区作为广州城市更新主力军,完全可以善用本地丰厚的龙舟文化传统,将其转化成为地方政府与本地居民、地方政府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主体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同时还可以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外交的媒介。研讨会上,广州市龙舟协会杨英华主席和古应广秘书长分别就非遗保护尤其是扒龙舟与体育运动、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在互动环节,与会人员还就扒龙舟项目保护实践中的思路、措施、龙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传承人社会组织建设以及作用的发挥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杨逸【图片】主办方供图【作者】 杨逸【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红 ( 闽ICP备2020022075号 )

GMT+8, 2025-4-20 08:49 , Processed in 0.040728 second(s), 18 queries .

wanghong X3.4

Copyright © 2004-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