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8|回复: 0

山顶扒龙舟,再现42年前改革开放第一缕春风

[复制链接]

881

主题

885

帖子

385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859
发表于 2022-7-22 09: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端午节这一天,西樵山天湖再现42年前的山顶扒龙船盛况,来自南海区各个镇街的8支队伍带来22人龙传统巡游,其中6支队伍开展五人龙活动,致力呈现群龙戏水欢乐场景,另有14支12人小龙舟展开300米往返竞赛,还有16支五人龙队伍上演环绕赛,展现“赛龙夺锦”之志。经过激烈比拼,西岸体协龙舟队在300米龙舟往返赛中夺魁,大岸青体龙舟队1队获五人环绕赛冠军。扒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水上体育娱乐项目,以龙为体,以水为用,在同舟共济中竞相追逐,实现飞龙在天的梦想,表达的是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民族文化符号,在大江南北所有有水的地方都很盛行。但是,广东南海的龙舟赛却与别处不同,他们的是在西樵山山顶上的天湖举行的。西樵山是南方远古文化的代表。4000万年以前,珠三角海湾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西樵山。火山岩石质地坚硬,是原始人类制作石器的上乘材料,在华南地区很少见到,南越先人们纷纷划船来到这里寻找石料。1958年,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双肩石器和人工石片,认为这里是石器时代古人类南枹大规模的采石场和石器制造基地。考古学家贾兰坡把西樵山与山西鹅毛口两地并列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南北两大石器制造场,并率先提出了考古学意义上的“西樵山文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首都博物馆的《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开篇词中这样描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由南方的西樵山文化至北方的红山文化,从东方的良渚文化到西方的马家窑文化,文明曙光初照中华大地。”在山顶扒龙舟的天湖就是远古时留下来的火山口采矿遗址。相传明朝有人在山顶扒过龙舟,但是没有考证。1980年端午节,中共南海县委认为,不管历史上有没有,都可以试一试,实现这个梦想,可以解放思想,鼓舞斗志,振奋人心。当时扒龙舟还属于“四旧”,广东省亄些领导还比较保守,认为这些“四旧”的东西,只能“破”,不能“立”。时任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请马万祺、何贤等港澳知名人士去做工作,说,这些传统活动在香港、澳门却从来没有中断过,如果能够在西樵山山顶举办龙舟赛事,很多港澳同胞就有可能打消顾虑,勇敢地踏上返乡征途回来投资建设家乡了。最终,广东省还是批准了。天湖以前不是湖,而是山顶上亄块盆地,叫广郎坪,旁边有广朗洞,三个村子叫云端村。1951年,政府组织村民修筑了一条土坝,留住一部分从主峰流下来的水,开垦了山顶农田,解决了云端村村民的生活来源。为了实现山顶扒龙船的梦想,中共南海县委在原来的土坝上建铸了水泥大坝,但水量不够,又在飞流瀑布上面建了水库,还调来多台高压水泵从旁边的东湖抽水过去。天湖的水满了,又加班加点建了双子亭和九曲回廊。最后一个难题是抬龙舟上山,一共有九条龙舟,每条龙舟都是可以坐十几二十人的,很长,不能转弯,过百步云梯的时候很困难,想了很多办法才抬上去。西樵山北山的百步云梯是明朝大学士方献夫在山上讲学时出资修建的。方献夫是南海人,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人称方阁老,他还乡后在西樵山设石泉书院讲学10年。在方献夫前后,同在朝廷为官的湛若水、霍滔也在西樵山分别建有大科书院和四峰书院。方献夫、湛若水和霍滔都是明朝有名的理学家。理学丯套关于天道性命、人伦物理和经世治国的学问,在岭南的影响比全国大部分地区更早,造就了不少英才,岭南文化的进程也始于理学的推动和发展。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理学祖师周敦颐在粤北韶州做官。80年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理学家张栻的父亲张浚在粤北连州做官,后来官至南宋宰相,是抗金领袖。张浚在连州建立了岭南第一座书院,这是理学在岭南扎根的第一步。乾道六年(1170),韶州知州周舜元兴建濂溪祠,主祀周敦颐,侧祀二程。淳煦二年(1175),张栻来到韶州,为此作记。淳熙十年(1183年),南宋官员廖德明将濂溪祠改为濂溪书院,朱熹应邀到韶州讲学,大为褒奖。淳祐六年(1246),南宋官员杨大异在浈江之滨重建濂溪书院。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南宋官员吴燧提议将濂溪书院更名为“相江书院”,以纪念岭南第一宰相张九龄,又含书院地处浈江之滨之意,并请宋理宗赐额“相江书院”匾牌。此后,相江书院声名远扬,成为当时广东四大书院之一,另外三座是广州的番山书院、禺山书院和惠州的丰湖书院。到明朝,方献夫、湛若水和霍滔三位岭南的朝廷重臣,他们不在朝廷做官时,就在西樵山隐居、授徒、研究学问、修建各种读书场馆和登山便道,各自在政、学两界取得了让世人仰望的成就。西樵山72峰,总面积14平方公里,三位全国著名的理学家在同一时段内同时在这里设书院讲学,自然慕名而来的岭南和全国各地的士人、显宦与名儒络绎不绝,声名远扬,西樵山因此也就成为了一座具有全国性意义的理学名山。特别是湛若水,他与王阳明并称为明代中后期学术界两座高峰。理学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派,两派都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师祖。朱熹是程丱脉的集大成者,陆王心学构高成就者是明朝的王阳明。湛若水师承陈白沙,在西樵山建大科书院,弟子如云,把心学发展到了极致,是“王学”的直接源头。湛、王二人心心相惜,互为挚友,王阳明也对湛、霍、方三位英才共处西樵羡慕不已,提议他们珍惜在一起相处的缘分,时时相聚研讨,为后世儒林留下千古佳话。经历了明朝中叶一百多年的理学熏陶,西樵山成为了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岭南文化的八宝都在这里聚集:有南学,南拳,南纱,南狮,南道,南佛,南艺,南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单位誉为世界上岭南文化最深的地方。对岭南人来说,理学并非枯燥的名词和哲学术语,而是礼仪和所代表的国家正统,是改变不文明风俗习惯的好东西。特别是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方法论,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奠定了岭南人“敢为人先”的思想基础。改革开放初期,最早回来的港澳同胞只有何厚铧的父亲何贤,马万祺、崔北其、邓兆坚等少数人,其他人都不敢回来。他们中的很多人对共产党有成见、对文化大革命很抵触。但是,山顶扒龙舟的活动立竿见影地唤醒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吸引了400多名旅居港澳、海外的乡亲们回来探望。西樵山周边的鹤山、高明、南庄、九江、丹灶等地的老百姓也 讯赶来,十万乡亲汇聚天湖,满眼翠绿的山林里,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的遮阳伞,好像开满了鲜花。伴随着龙舟竞发的号子声,港澳同胞们和乡亲们一起击掌顿足,全神贯注地心系自己家乡的船队,兴奋不已。很多人主动回来投资建学校、建医院、办工厂。有些港澳同胞还给公社、大队赠送了小汽车。南海经济迅速腾飞,一举成为全国首富县。1980-1982年,三年内,人民日报先后刊发五篇头版头条和相关报道,并两次配发评论员文章。1980年6月1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转发《南方日报》1980年6月3日报道《南海县委朝思暮想让农民尽快富起来》。1981年8月26日,《人民日报》再次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南海县生产上得快、社员生活富裕起来的报道,并为此发表了题目为《象南海县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的社论。1981年8月27日,《人民日报》又在第二版发表长篇通讯《南海县农村经济活了》。1982年6月10日,《人民日报》第四次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南海县农工副业保持较高发展速度》介绍南海经验,并配发社论《象南海县这样坚定地前进》,号召全国学习南海。今日南海,城乡居民已实现了共同富裕,改革开放迎来了一个新时代。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世界很大 我们很小,在开放发展的新时代,我们仍霶要当胸襟、解放思想、拥抱变化,仍霶要赓续同舟共济、团结奋发、开拓创新的龙舟精神,新径放道路也不会是阔野坦途,但大江大河奔涌向前的趋势不是任何险滩暗礁能够阻挡的。天湖水波平如镜,这里是西樵山中人文景观和自然胜迹最为密集的区域。从锦岩出来,可见岩际上有霏霏而下的水帘,岩石的颜色如同锦绣;经广朗洞,瀑布高悬,好像天上垂下来的彩虹;再往下走,沿白云溪前进,过涤心桥,又见泉水淙淙,有天然石台,曲水环流其中,看瀑布如银河般飞流千尺,满眼都是如同珠宝一样的水珠,荡涤尘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红 ( 闽ICP备2020022075号 )

GMT+8, 2024-5-17 13:43 , Processed in 0.042117 second(s), 18 queries .

wanghong X3.4

Copyright © 2004-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