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7|回复: 2

秋燥耗阴,虚火上扰,“上热下寒”体质该怎么调?_手机搜狐网

[复制链接]

871

主题

871

帖子

381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819
发表于 2022-12-31 15: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而秋季所出现之上热下寒表现,上热多为虚热,下寒则可虚实夹杂,归根到底,是下元虚弱、上实下虚的生命状态,是阴阳不相和合、寒热脱节严重偏颇的病理体质,而此类型体质形成的基础无外乎两大原因:
1
秋季人体阳气升发有余,收敛潜藏不足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遵循自然界春夏秋冬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如此才能维持体内阴阳平衡。
秋季昼夜温差悬殊,正是人体阳气收敛潜藏体内的时候。但秋季也是燥邪主令之时,倘若起居不慎,必定容易受燥邪所伤。燥为阳邪,伤枺易损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
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燥胜则干”,津液损伤,则阴分不足,水浅不养龙,真水亏虚,阳无以附,龙火离位上越,上冲于头面,故见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头面部热症。长久以往,阳气升发有余而潜藏不足,违背人体正常生理循环,必定损耗阳气,导致阴阳失和,寒热脱节之上热下寒。
2
秋冬寒气侵袭,脾肾阳气虚衰
步入深秋之际,万物肃杀,寒气渐浓,寒邪发病,具有收引、凝滞、趋下的特点,寒的趋下作用表现在,寒邪往往容易停留在人体的下半身,其中对肾阳的损害尤为突出。
《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邪引起肾阳不足,必定引起痛经、关节疼痛痹病、四肢发凉厥病,小便清长、夜尿较多等下寒症状。
而人体诸脏腑阳气之生成,必定仰仗脾脏后天运化之精,寒邪伤人,亦易伤脾,正如《理虚元鉴》曰: “凡阳虚为本者,其治之有统,统于脾也”。脾阳不振,则见食少不化、呕吐、泄泻、四肢清冷诸症。

02
从中医角度辨证体质论治
如上所述,上热下寒是外界因素及人体自身原因影响下形成的阴阳不相和合、寒热脱节严重偏颇的病理体质,严格意义来说,属于阳虚体质亄种特殊表现,而针对其治疗,中医大致分以下两种情况辩证论治:
1
肾阳浮越,霙潜火归藏、引火归元
肾为先天之本,内藏真阴真阳,水足则火藏于下,则阴平阳秘。若水亏不足以制火或水寒迫阳外越,相火上奔,上冲于头面,则见上有虚热之火,治宜将离源之火,使之向下归于本源,达阴平阳秘的状态。具体治法霙潜火归藏、引火归元。
而引火归元治法有两大特点:一是大量的滋肾壮水药;二是少量的引火归元药。
引火归元常以滋肾阴之品如生地黄、淮山药、黄精、熟地黄、山茱萸、龟板、天冬、知母等,同时加入少量的肉桂、附子、巴戟天、干姜等,或者牛膝引火下行,使阴阳互生,阳得阴则可潜伏于下,阴得阳则泉源不竭。
2
脾阳不振,治当以健脾温阳为焦点
中焦脾胃既是气血生化之源,也是气机升降之枢纽,更是诸火之源泉,故阳虚体质调治之本在脾胃,寒邪伤脾,脾虚无以运化,更耗损阳气,治当以健脾温阳,通常可用五苓散或理中汤类。

03
改善“上热下寒”体质的4个办法
除了汤药治疗以外,中医外治理疗对于改善上热下寒体质有独到疗效,更加方便长期坚持:
1
针法
?引火归元:穴取隐白、太白、太冲、行间、涌泉:  
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 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
太白为足太阴脾经五输穴之输穴,又为足太阴脾经的原穴,具有扶脾土、和中焦的作用;
太冲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和五输穴的输穴,具有熄肝风,清头目,理下焦的作用,也有治疗阴血不足虚症之用;
行间是足厥阴肝经五输穴的荥穴,具有清肝泻热,凉血安神,熄风活络的功效;
涌泉是养生保健常用穴,为足少阴肾经五输穴之井穴,具有滋阴益肾,平肝熄风的功效。
以上组合具有温阳补虚,凉血降火的作用,达到调和阴阳的目的。
?温补脾阳:穴选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
中脘为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任脉的交会穴,为阳气充盛之穴,具有益气和胃、化湿降逆等作用。
足三里同样为健身壮体保健常用穴,为足阳明胃经五输穴之合穴,胃之下合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升降气机的作用。
三阴交,三阴指足三阴,交即交会,此穴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经之交会穴,故名三阴交,为调理阴血不足之重穴,具有健脾理血,益肾平肝的作用。
脾胃两俞,皆为对应脏气的背俞穴,为脾胃经气深聚所在,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
上述组合,具有温补脾阳,理气和中的作用。
2
艾灸
悬灸气海、关元、中极、肾俞、命门:气海、关元为临床常用组合,具有培元补气,壮阳固脱的功效;中极、肾俞、命门诸穴则为命门之火发生之地,肾气聚拢之处,温灸上述组合,可奏固本培元,引火归元之效。
隔物灸神阙:神阙穴具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之功效,覆盖姜片于其上,加艾柱温灸,既可以建中温阳调和五脏亦可引浮阳归隐。
3
穴位贴敷
用吴茱萸、黄连,按10:1比例共研细末,取药末10醋调,睡前敷两足涌泉,清晨去之,涌泉是足少阴经穴,此方外敷涌泉具有治疗头痛、鼻衄、口疮、失眠的功效。
4
中药沐足
使用温性药物沐足是中医温补肾阳常用治法,盖因足少阴肾经如《灵枢·经脉》所云:“起于小趾之下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肾经由人杓偏远之地小趾而始,血脉最难顾及之地,杅容易受寒邪侵扰,而温阳中药沐足恰好从肾经起始之处固护阳气,是故有温肾奇效。
艾叶泡脚丯个享受又有效的方法。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内容源于,归原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3

帖子

6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7
发表于 2023-1-5 16: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台大,绝对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6
发表于 2023-1-10 13: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红 ( 闽ICP备2020022075号 )

GMT+8, 2024-9-17 03:55 , Processed in 0.044990 second(s), 18 queries .

wanghong X3.4

Copyright © 2004-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