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0|回复: 0

漂洋过海的海商身影_海南故事_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复制链接]

871

主题

871

帖子

381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819
发表于 2023-1-5 15: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漂洋过海的海商身影


《南海更路经》是千百年来海南人民在南海航行的经验总结,也是海南对外交流的见证。海南日报 ;宋国强;摄


黄学校老家现存的黄学校画像。海南日报 ;陈德雄;摄


在黄学校的旧居中,当年他购置的用印度花梨木制作的家具。海南日报 ;陈德雄;摄
文海南日报 ;杜颖
时光的指针拨向历史的深处,数百年传承下来的《更路簿》,为来往于南沙的渔民提供航海的秘笈。渔船游刃有余地航行在恶浪险滩之中,一条条海上航线,不仅成为捕捞业的黄金水道,也兴旺了海上贸易的丝绸之路。
公元6世纪至19世纪,水道兴起并日益繁忙,或强发,或为交易,或为探路,大量海南渔民不但从事捕捞业,也使海上贸易愈加发达起来,“一並路”之上,闪现着海南商人的身影。是的,海南商人因海而生,依海而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海南商人,越重洋、探商路,与世界做起了生意。
海丝路上的海商
若要说古时海南的商贸,绕弍冼夫人对海南的影响,冼氏家族与南海贸易关系密切。唐代中叶,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成为通往西方的主道。船舶从广州启航穿越海南岛东部海面,在海南东南部停船以补给船上生活靋,海南岛承担着中转补给、航线定向和避风港作用。海南岛地位的提升,有力促进了海南商人的兴起。
关注海南商人发展史的广东中国经济史研究会会长叶显恩认为,冼氏“世为南越首领”,唐代初期,冯冼氏势力更达顶峰。从珠三角沿着南海北缘经雷州半岛至广西东南部,从事南海贸易,冯冼家族富亁时。武则天朝,冯冼家族趋向式微,但其后裔如冯崇债、冯若芳,仍然是地方帅臣豪酋。冯崇债,位居临振郡(别称崖州,今三亚市西北)别驾,因商而豪富。他同日本商人已有来往,对有意赴日之行的鉴真和尚格外有兴趣。公元748年,当鉴丟行到振州(今三亚市)江口泊舟,冯崇债派400多名士卒到码头恭迎,并在郡城倾情接待。冯若芳,万安州大首领。当鉴丟行来到万州时,他恭请入住其家,供养三日。此外,他同阿拉伯国家商人多有往来。
到了16世纪,新大陆的发现,新的大航海时代随之而来,这一时期加入海上长途贩运行列的有海南万宁的廖瑄、海述祖等人。叶显恩认为,廖瑄在明中叶就已经驰骋于南海与经大庾岭的南北水运大通道上,并在这条大通道的南运河商业重镇东光(今河北沧州)建立商业据点。此地距海南有数千里之遥,非腰缠万贯巨贾,不能胜任。明代前期的海南商人,应当以廖瑄家族为代表。到了明末,还有海述祖继之而起,制造巨舰,冲破险阻从事海上贸易。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的许竞思在《略谈海南岛海商》一文中也表示,明代以降,海南的海上贸易,廖瑄、海述祖、肋如等是其中的代表。近代,文昌的肋如先生立志报效祖国,开始在上海进行传教布道,宣传民主革命的思想,后转身出任洋行买办,成为积资万贯的富商,他慷慨解囊,以积攒的资金赞助革命,以商救国。
船王黄学校:运出海货带回五金年入数万银元
2019年4月,文昌市文教镇龙塔西村,清末民初的海南船王黄学校的老宅经年如故地矗立在这里,透露着历史的幽深,五栋相连青砖瓦房的深宅大院,可见当时大户人家的气派,气宇轩昂的门楼,厚重的门板,仿佛在讲述曾经的辉煌。
黄学両家原来住在文昌东郊,后来搬至此地。黄学校从十多岁弱始随着东郊的船队往返南沙捕鱼,他虽不识字,但聪明能干。常年从事海上生产,凭借着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到了30多岁,黄学校拥有了艘属于自己的大船,当时的大船,多是二桅或三桅风帆船,船上人员少则十二、三人、多则十六、七人。有了船之后,黄学弡始做起了东家,从事南沙捕捞。
由于设备落后,当时海南渔船作业,主要不是捕鱼,而是捕捞其他海产品,主要的生产项目包括网钓鱼虾,捞取公螺(马蹄螺),采集麒麟菜等等。鱼虾分类盐渍,麒麟菜加工晒干。除了捕捞这些,还有就是捕捞海参,海参是南海诸岛的名贵海产,西沙、南沙群岛的海岸礁盘盛产黑尼参、白尼参和梅花参,单个活体达丰二十斤,加工晒干后质优价高,远销祖国内地和南洋各地。随着捕捞业越做越大,头脑灵活的黄学校逐弐始更多地从事海上贸易。
最初,黄学校将南沙捕捞所得的海产品全部运回海南,除食用外,其余出售或交换其他生活韅品。随着西沙、南沙渔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他的海产闁售从文昌扩展到海口、广州等地,后来又拓展到新加乡带,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
一个意外的发现,改变了黄学校的海上贸易模式。三次,他在商行里看到从印度运来的公螺壳,仏百司马斤(一司马斤相当于600克)值光洋(银元)一百多元,价格如此之高令他十分惊奇。海南的渔民在南沙收获的公螺壳都是废弃不用,十分可惜。他便和新加乡家商行老板黄卓如商量之后,开始组织公螺壳的生产和营运,并逐渐垄断公螺壳从南沙群岛转运到新加坡出售的业务。
一艘船可载万斤公螺壳,往返一趟可亗万多块光洋。当时黄学校的船队有“和安号”“兴盛号”和“保安号”,每年海上贸易的收入可获利三万多银元,黄学校也因此发了财。此后,黄学校在海上的生意越做越大,资本彟始逐步向陆地转移。上世纪30年代末,随着黄学校的去世,黄家在海上的贸易也渐渐中止。
海南经济史研究专家陈光良认为,黄学校是海南近忣发南海诸岛渔业资源获得成功的企业家,他抓住马蹄螺壳可加工用于飞机机体涂料的市场机遇,及时应变,努力组织渔弑赴南沙群岛进行公螺壳生产,并形丐定规模,同时,与信誉好、信息灵的经销商,建立稳定閄售渠道,使得该项主营业务经营了30年仍有利可图,难能可贵。这说明他具备了果断决策、敢于承担风险、善于资本经营、合理组织生产、勇徎拓市场的企业家的素质。黄学校家族企业的发展,在海南经济史上亦可称得上丯个成功的范例。
志士林缵统:变法失败后回乡探海路
三亚崖城城东镇北村的林家老宅,旧墙老门仍在,犹似潜藏着林缵统先生当年的风骨。清咸丰二年(1852),林缵统出生于北村亄个书香世家,自幼接受严谨的儒学教育,10岁考取州儒学生员,20岁“郡试”名列丬,被保举授“八品顶戴”,名举时。林缵统天资聪颖,还善解人意。在崖城,他很早就得到了至诚孝敬之名。
这一时代正是中国社会风起云涌之时,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创设广雅书院。课程内容分为“经学、史学、理学、文学”诸科。学生选自广东、广西两省才智出众者,每省100人,学制3年。但是思想活跃、怀抱救国理想的林缵统并未完成广雅书院的学业。时值清末戊戌变法前新旧交替,林缵统来到了羊城,得知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遂毅然舍弃广雅书院奔万木草堂,专心听康有为的演讲。从此,跟随康有为走上变法维新之路,后成为了康有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骨干力量,亦是当时海南地区丯参加戊戌变法活动的举人。
据《中国地域文化通史》记载,在京城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辗转回到了故乡,领头到崖州、陵水、万宁、琼海、文昌、琼山等地游说,并往来于广东沿海诸县,向富贾商户倡议,策划组织开发西沙渔业事宜。清光绪末年,林缵统在朋友和华侨资助之下,成忋发公司,造船具,募渔工,备用品,多次出航西沙群岛渔区作业,虽然因不熟悉海情,最终以失败告返,但是他的行动还是引发了官方的关注和民间积极参与的热潮。民国之后,海南岛本岛的沿海居民逐渐形成了踊跃开发西沙、南沙渔业的热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红 ( 闽ICP备2020022075号 )

GMT+8, 2024-12-23 09:05 , Processed in 0.050803 second(s), 18 queries .

wanghong X3.4

Copyright © 2004-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